赞美红娘的诗句有哪些?( 三 )


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 。
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 。
”后来令狐策果然给一个太守的儿子做媒,又碰巧把婚事说成了 。
所以,“冰人”即成为“媒人”的代称 。
媒妁: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 。
一说男曰媒,女曰妁 。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
”月老: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 。
固问所检何书 。
答曰:天下之婚牍 。
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 。
此绳一系,终不可避 。
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 。
红娘: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的侍女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为《西厢记》杂剧 。
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
红叶:这个别称来自一个爱情故事 。
在封建社会,皇宫里总是由民间选出良家女子来服侍帝王妃子及公主、皇子 。
这些宫女们如花的岁月便在寂寞的宫中度过,得不到幸福 。
唐僖宗时,有个叫韩翠苹的宫女,身处深宫,却渴望能得到正常的人间之爱 。
便冒着生命危险在红叶上题诗,让红叶随着御河的水传到宫外 。
有一个书生在偶然中拾得题诗的红叶,为其中的幽情所感动,也题诗于红叶之上,借流水传到宫中,韩翠苹常偷空到御河边,因此也得到了题诗红叶 。
两人都心怀爱慕,却无缘相识 。
后来也是天作良缘,后宫放宫女3000人,两个有情人终于在民间相见 。
后来他们就求宰相韩咏作他们的媒人,结为伉俪 。
韩翠苹感慨万端,又题诗一首道:“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情满素怀 。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
”此后,人们便把媒人又称为红叶 。
《西厢记》唱段的唱词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
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
《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
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
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 。
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
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 。
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 。
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 。
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 。
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 。
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 。
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 。
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
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