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用毛泽东诗词作对联( 二 )


喜看稻菽千重浪;寥廓江天万里霜 。
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却集自词《采桑子·重阳》 。诗与词,在节奏上不尽相同,相互联结,常常会产生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样的组合,我们还可以寻出一些:
长空雁叫霜晨月;万水千山只等闲 。
此联上句集自词作《忆秦娥·娄山关》,下句却集自诗《七律·长征》 。这副联,虽上下情境大小有差异,可意思却可以连贯 。上句为部分,下句成整体,还是显得较为完满的 。
冷眼向洋看世界;西风落叶下长安 。
上联集自《七律·登庐山》,下句却集自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应该说,这两句合组,原作者毛泽东的本意还是得以体现的 。从中表达了一种对西方世界的态度 。从这一点看去,集联者还是很费了一番匠心的 。
长空雁叫霜晨月;大渡桥横铁索寒 。
此上联集自词作《忆秦娥·娄山关》,下联集自诗《七律·长征》 。这两首诗词,写于同一年,情境颇有相似之处,因而从内容看还是较为切合的 。
换了人间,百万工农齐踊跃;太平世界,六亿神州尽舜尧 。这副联的四句,分别集自不同的四首诗词 。上联前半,集自《浪淘沙·北戴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后半集自《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下联前半集自《念奴娇·昆仑》:“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后半从诗《七律·送瘟神》里集出 。这副联里的句子,虽得自几个不同时代,可经过集联者巧妙构思,将当时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展示了出来,十分生动而熨帖 。
北国风光,原驰蜡象;乌蒙磅礴,路隘林深 。此上联集自《沁园春·雪》中先后两句,下联上半集自《七律·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下半集自《如梦令·元旦》中“路隘林深苔滑”一句 。此联大多用景物构成,由于时空跨越大,景致各显风貌,集在一起造成起伏跌宕之效应,境界颇为奇崛,给人以不平凡的感受 。
由以上举例里,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在集这批毛泽东诗词对联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总体说来,都达到了相当水准 。其中如“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 。”“梅花欢喜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 。”“万马战犹酣,不周山下红旗乱;行军情更迫,黄洋界上炮声隆 。”“长空雁叫霜晨月,大渡桥横铁索寒 。”都集的意象浑成,成一新境界 。可以说拓展了原诗词句的内涵,赋予了它们新的意味 。这样的集诗词句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因而,产生广泛影响也是很自然的 。
以诗词成句集联,本是文人的一种别样雅好,但是,这也足以显示集联者的知识面,旧诗词功底,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等等 。从以上郭沫若的集句联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这一点 。其中的许多副联,甚至可以见出郭沫若的急智巧思 。另外,从这些集出的对联里,我们也很容易感受到郭沫若对毛泽东诗词的熟稔和喜爱程度 。这些集句联中,许多与原句内涵和境界有很远距离,倘若不是十分熟悉,是很难将它们组合一起,达到形式完美,并形成新的意味和浑成意境的 。当然,毛泽东诗词本身,更是郭沫若得以集联成功的基本要素 。
郭沫若:用毛泽东诗词作对联 19xx年3月21日的《光明日报》4版,刊出了郭沫若的《毛主席诗词集句对联》 。
这些集联长长短短,排版出来错落有致,加上精细边框,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
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对联,并非突然兴趣所致,而是有一个逐渐的过程 。
1961年12月,郭沫若到端州七星岩湖畔的桂花轩参观,轩门外,就有集毛泽东词句的一副楹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
上联用的是毛泽东在1934年夏天写的《清平乐·会昌》词中的句子;下联集自1936年写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
这两首词虽写作时间、词牌均不相同,可将内中的句子集成对联后,却十分贴切 。
郭沫若见到此联后,大为感叹 。
由此引发,他立即写出一首七律《题桂花轩》,在诗中将这副联含了进去: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一轩开 。

【郭沫若:用毛泽东诗词作对联】

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
岁阳时节如初夏,紫贝天葵酌满杯 。
1963年6月,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的一处名为玉泉的地方,重修了一座得月楼 。
楼建成之后,当地管理部门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能够为此地撰写对联 。
在这封信中,他们还将自己集的一副毛泽东诗词句联附上,希望郭沫若能为之书写: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