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含有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无名氏《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
——崔颢《黄鹤楼》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杜甫《曲江对酒》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毛泽东诗词最讲究对仗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沁园春·雪》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水调歌头·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
——《西江月·井冈山》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 。
——《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
——《七律·登庐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七律·到韶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七律·长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
——《菩萨蛮·黄鹤楼》
古诗中的句子的修辞手法是对仗还是对偶古诗中的句子的修辞手法是对仗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
有哪些含有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

如何赏析对偶的修辞手法 赏析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文基础知识》中说:“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
”现就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偶修辞手法常见的类别(没有按一定标准划分,仅就常见的形式而言),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
一、严对,就是严格要求相对的词类相同,也就是常说的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相对的字数等;句式相同;平仄相拗,没有重复的字词 。
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但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汉语中,不同词类中又分很多的小类,只要在语言之中经常并列,也算是严对 。
譬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的诗句中自对的“山”与“河”属于表示地理类,“草”与“木”属于植物类,对得已经工整了,而且上句的“地理”与下句的“植物”相对也算是严对(或者称工对) 。
2、有时候,特别是在诗句中,上下句相对的词语是反义词,这样也构成严对(有些书也称为严对中的反对) 。
比如,李白《塞下曲》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其中的“晓”与“宵”是反义词 。
在诗句中上下相对,也是严对(工对) 。
3、顺便说说“合掌” 。
在形成的对偶中,如果是同义词相对,看来很工整,对的也比较整齐,但对于汉语诗歌中的对偶来说,就不是那么美妙了,却是“似工而实拙” 。
比如,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但也不是不允许存在,这两句也有自己的特点——以动衬静的佳句 。
只是说,在古代诗词中,由于诗词的语句数量有限,特别是律诗、绝句等,需要在极少的语言中,表达丰富的内容 。
可以说,句句是金,不可浪费 。
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