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含有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 三 )


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 。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 。
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
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 。
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
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
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 。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 。
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
修辞手法“对偶”和“对比”有什么区别? 一、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
对偶的表达便于吟诵、朗朗上口;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一般来讲对偶分为严格对偶和宽泛对偶 。
严格的对偶要求较高,要求上下两句话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等 。
宽式对偶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严格,只要求两句相对,结构相同或大致相同、字数相等 。
对偶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1. 正对指的是上下句在意思上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
2.反对指的是上下句的意思相反相对的对偶形式 。
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3.串对指的是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
二、对比:是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列举出来进行比较的一种方式 。
一般来讲,对比要求的是内容上的相反或者相对,对形式没有过高的要求 。
例:有的人过了一生,连一刻都不曾拥有;有的人仅仅过了一刻,已经是生命的永恒 。
三、对偶和对比的区别1.对比强调的是“对立”,对偶强调的是“对称” 。
2.对偶针对“结构形式”,对比针对“意义内容” 。
3.对偶修辞中的反对相当于对比的修辞 。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
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
一、互文 。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 。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