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哲理( 二 )


下片写月,以月带人 。
“转朱阁”三句,写月光照进楼阁窗户,照着无法入眠的“我” 。
为什么“无眠”,结合词题中的“兼怀子由”,是指作者思念异地的弟弟 。
“不应有恨”两句,是说明月总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它不会是对人有所怨恨吧?作者用这种看似无理的指责,表达了对离别深深的无奈 。
接下去又作自我劝慰之语:人有悲欢聚散,和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自古如此,难以周全 。
最后以祝愿语收篇:但愿亲人健康平安,纵使相隔千里,还能共享明月的光辉 。
婵娟,代指明月 。
苏轼博览群书,词中有些句子是从古人作品中信手拈来略作改装,如自己出 。
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脱胎于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化用唐代笔记小说《周秦行纪》中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
” 吴熊和先生说东坡词的特点,既“以诗入词”,又以理入词,体现在这首《水调歌头》上,“既富于人情味,又富于人生哲理”,“融理于情,圆通无碍” 。
传诵千古,常读常新,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的人生哲理

苏轼的哪首诗蕴含着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人生就像月亮一样,都是有聚首和分离的,所以不应把分离看的太过于悲伤,而是要有一种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即使分隔一方,只要同能看到这美丽的月色,这就够了表达了亲人都能欣赏月色,回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愿望
哪句诗能体现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上的全才,是中国文化的珠穆朗玛 。
他的思想深受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这三种思想成为苏东坡生命中血液中的一部分,也让苏东坡在无数的挫折中懂得坚守,懂得放弃,懂得在逆境中重生,懂得在重重打击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
在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 。
下面简单列举几首诗词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 。
杜甫就有 “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 。
而苏东坡反其意,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
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
思量 。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功名利禄曾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但在苏东坡看来,却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以,“算来著甚干忙” 。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快呢?“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可贵的是,苏东坡没有在烂醉如泥中消极对待生活,而是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展现了豁达开朗,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和飘逸旷达的风采 。
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 。
月色如银 。
酒斟时、须满十分 。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
且陶陶、乐尽天真 。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人生如梦,回首一切都是虚无 。
功名利禄如一枕黄粱,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 。
隐居,是中国文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
应该用什么文学理论来研究苏轼的哲理词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才高学博, 其诗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可谓多姿多彩, 思想深邃独特 。
所作各体诗词无所不精, 从苏诗词的内容取材极其广泛, 有描写山水风景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抨击时看事体现其政治观点的、 还有抒发亲情友情和人生感慨的, 无论哪类题材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