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七 )


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
5. 领悟深层含义 。
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 , 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 , 意境 。
如赵师秀的《约客》 。
“黄梅时节家家雨 ,  春早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 ,  闲敲棋子落灯花 。
”梅雨连绵 , 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 。
《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 , 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 , 渲染气氛 , 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 。
“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 , 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 。
一“敲”一“落” , 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 , 企盼之殷 , 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 。
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
1.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 , 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
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
” , 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 ,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 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 ,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 , 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
4.用典:也叫用事 ,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  , “闻笛赋” , 指向秀的《思旧赋》 。
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
“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 , 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 , 乍回家乡 , 仿佛有隔世之感 。
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
古诗词的题材不同 , 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 , 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 , 也会有所不同 。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 设置悬念(小说 , 但上海不会考) ,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 , 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 , 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
答题时 ,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 再疏通句子 , 就可以了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 , 大都 , 非常只有等):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 , 表限制 , 表时间 , 表范围等) , 换了后就变成…… , 与事实不符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