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 )


10、轮扁 , 斫轮者也
11、岂复有竹乎:
12、世岂有万尺竹哉?
(6)难句翻译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 生而有之也 。
2、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 叶叶而累之 , 岂复有竹乎
3、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 内外不一 , 心手不相应 , 不学之过也 。
4、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 平居自视了然 , 而临事忽焉丧之 , 岂独竹乎!
5、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 而予以为有道者 , 则非耶?
6、袜材当萃于子矣 。
7、苏子辩矣 , 然二百五十匹 ,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
六、问题探讨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 , 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明确:
1、文体 , 杂文;
2、记叙了文与可厌世俗求画 , 不自贵重 , 说明了他的脱俗淡泊 , 与苏轼诗画互答 , 说明了他是个才情过人、无拘率直的人;
3、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 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 , 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
七、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 , 同学们认识到在作任何一件事前 , 都要对预作之事认真分析 , 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 预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 对所要做的事“胸有成竹” , 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无目的性和无把握性 , 才能与己有益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 用法及相关文言句式 。
2、了解文中出现的典故的来源 , 掌握作者与文与可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 比较有趣的事有哪些?
3、体会文中表达的哲理和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
1、2 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郑板桥在其《竹石》诗中说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东坡也有语“宁可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 ,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历来与文人墨客有不解之缘 , 本篇即来说说它与画家文与可之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