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对人性的了解少( 二 )


这种为名节而反对,其实当成也成为了一种秀!
03

年轻的曾国藩也是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愤青 。
20岁的咸丰帝继位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胸襟和明君的气派,下诏“求言” 。
然后,以谨慎闻名的湖南耿直Boy曾国藩就信了,很真诚的给皇上提了建议,期望皇帝看后幡然醒悟、悬崖勒马 。
在他的建议中,直指咸丰的三个缺点 。为了秀自己忠臣孝子的形象,这个折子不仅送给皇上,还用快递回老家,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传阅 。
他的折子核心意思是批评咸丰的三大不是:
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他批评皇帝有“琐碎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成天把精力用于挑大臣们礼仪疏漏之类的小毛病,苛于小节,疏于大计,对派往广西镇压起义的人员安排不当 。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 。鼓励大家进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怎么也会有几条有见解的吧?结果却都是批了“无庸议”三字而已,没有一项落实 。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
看到这样的建议,你什么感触?
相信普通人看了也是十分恼火,更不用说年轻气盛、只想沽名钓誉的小皇帝了 。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疏上,帝览奏大怒,摔诸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 。”
咸丰真想将曾国藩砍了,还是其他大臣苦苦求情,咸丰也不愿意落下气量窄小的评价,才没有因这个折子治罪,只不过在心中却埋下了种子 。
04

除了给皇上的折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曾国藩也是如此,最后终于愤青的曾国藩变成了孤家寡人 。
其母去世后,曾国藩请假回家守孝三年 。在这个过程中的自省、反思与对世态的观察才改变了他,这才有了后来的“外圆内方”成就一番事业 。
他认识到以一己之力很难短时间内去改变整个社会的陈规陋习,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也必须与大部分同僚、上下级建立相对和谐的关系,否则就寸步难行 。只有有了相对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机会去实现个人的抱负 。
当他认识到与实现自己的目标相比,与各色人物的关系建立是一项必要条件时,他虽然仍然有自己内心坚定的原则,但在外在表现上已经不是那样咄咄逼人、非黑即白,而是去适应、去利用,只为了自己的伟大目标 。
作为一种动物,人无疑是弱小的 。所以人拥有了所有动物中最长的被庇护成长的时期,从婴儿到大学毕业这个十几二十年的过程中,人们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下生活、生存,这个时候年轻人看到的世界其实不是真实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为他们创造出来的、过滤过的现实 。
所以大部分年轻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会对现实有“天真和幼稚”的预期,但当看到真实的社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愤世嫉俗,当看到社会上不阳光的地方的时候都恨之入骨、看到因为与自己年幼无知“假想”出的世界不一样的,就感觉三观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