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甲午读后感10篇( 二 )


就像类似的书籍一样 , 《重读甲午》也将时间上溯到 1840年鸦片战争 。也要讲述日本的黑船来航 , 培理叩关 。当然就更少不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
很多时候 , 人们认为我们的 “中体西用 ”与日本的 “和魂洋才 ”被认为是不一样的 。金满楼也主张明治维新对应的应该是清末新政 。不过 , 朝廷自有他们的一套看法 。他们认为明治维新不过是一次改朝换代 。
这样解释的话貌似要顺畅很多啊 。
想想中华各朝 , 朝代初创时大都锐气逼人 , 开国皇帝英明神武 , 国运势不可挡 。王朝末年则暮霭沉沉 。远的不说 , 看看明清鼎革一目了然 。晚清的局面 , 无疑已经是病入膏肓 , 就等着改朝换代了 。所以当上升的日本遇到了走下坡路的晚清 , 这个局面是不是很容易猜得到呢?尤其是甲午之役又发生在太平军扫荡了江南富庶之后 。
常言到 , 百足之虫 , 死而不僵 。大清国尽管处在王朝暮年 , 但是在战争开局的前两个回合 , 清国还是占据上风的 。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写很明白 , 重现了彼时战场风云 。其实在甲午海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内 , 清国也并不就是彻底失败了 。甲午之败其实始于清廷自己放弃战争主动权 , 谋求与日本媾和开始的 。
清国的上下在整个甲午战争时期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往小了说是皇帝、太后 , 往大了说则是整个决策层 。初期昧于形势胡乱指挥 , 后期同样昧于形势一味妥协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 我竭彼盈 , 故被克之 。这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以贯之的思路 。
甲午海战之中 , 邓世昌等人自沉于海历来被后世所旌表 。本书也不例外 。“清廷干脆将北洋舰队的所有武职 , 从提督到总兵 , 从千总到把总 , 彻底裁撤 。”清廷勾销北洋水师编制一事倒是饱受批评 。其实从深层次来看两者性质其实差不多 。清廷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出来的海军人才经不起一次失败的打击 , 经不起挫折 。自沉的那批人可以说都是中国海军的精锐 。自此之后 , 中国海军几无人才 。等萨镇冰等人重整海军的时候 , 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海军也只能用来看家护院了 。甲午海战最大的失败不在于损失了几条破船 , 而在于损失了中国海军的人才基础 。
如今 , 两个甲子已经过去了 。我们还在纠结中 。数年之前 , 有人感喟 ,  “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没有农业学大寨 。”而数年之后 , 作者则重读甲午演绎洋务没有自主创新的故事 。至于文中关于民族工业的论述 , 不说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