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甲午读后感10篇( 五 )


《重读甲午》读后感(四):一点笔记
我看过写甲午最好读的书 。其中写到中日海军(北洋舰队VS联合舰队)对比 , 有必要按要点记下:1、北洋航速慢(舰龄长、海岸线长损耗大、蒸汽机锅炉老化、燃煤质量差——黑烟滚滚)2、速射炮少 , 需人力操控炮管复位 , 且没有自动瞄准仪3、实心弹多、爆破弹少 。
战场情况先后发生:
第一阶段 , 各损两舰:排水量不到1500的右翼超勇、扬威先沉 , 管带殉国;定远桅杆断 , 无法发旗语 , 丁汝昌受伤;日比睿、赤城逃出战场 。
第二阶段 , 连失六舰:平远中松岛 , 松岛走平远 , 广丙亦走;定远失火 , 致远来救 , 被击沉;济远、广甲逃走;经远沉没 。
第三阶段 , 日军撤退:靖远、来远突出包围 , 背靠浅滩 , 以二敌四;定远、镇远以二敌五 , 重创日旗舰松岛;日军撤退 , 清军追赶不及 。
《重读甲午》读后感(六):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措施 , 最后不同的结局
这本书读完对我感触很大 , 这本书以对比中日双方 , 描述当时中日两个国家在同一时代 , 面对西方敲开了大门 ,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措施 , 最后不同的结局 。
一、对待比你强大的对手
日本人对强手入侵本国 , 不但不反感 , 反而表示佩服 , 认为自己带来文明进步 , 值得本国努力学习 。反观中国清王朝挨了英、法的打却仍冥顽不灵 , 只买写西洋枪炮而不做政治、军事体制改革 , 因为向西方学习不能零敲碎打而是系统工程 。在洋务运动三十年间白白丢失了建设的机遇期 。以敌为师 , 以强手为师 , 恰恰是一个能崛起的民族应具备的精神 。
二、教育的方向
“中国之所以文弱 , 原因在于科举制度 , ‘只重文试 , 不重武技’ , 而读书人又‘只注意空文 , 而实用知识很少研习’ 。由此‘清国风习 , 文弱流衍 , 遂至蛮夷恃力而至 。’”想到如今中国仍然沿袭这个重文轻武的模式 , 孩子的教育重应试轻体育 , 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仍然偏文弱书生 , 而现在国外的教育把体育放在的较高的位置 。日本近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教育近代化 , 教育上的超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超越 。
三、企业的体制
“官办企业 , 名为保商实为病商 , 官督商办势如虎 。事实上 , 中日官方几乎同时、同样扮演两国近代工业‘助产婆’的角色 , 但日方及时退出而中方却霸住不放 , 以致这些官办企业死气沉沉 , 若不是靠垄断特权保护的话 , 恐怕早已破产关门 。”如今很多国有企业 , 仍然没有逃出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