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

村上春树: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
文章图片

村上春树: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
文章图片

1978年4月,一个春日的午后 。
29岁的村上春树躺在神宫球场的外场席上,喝着啤酒看棒球比赛 。
场上击球手戴夫·希尔顿打出一记漂亮的二垒打 。
阳光那么好 。仿佛天启一般,一个念头在清脆的击球声中冒出来:“没准,我也能写小说呢!”
若干年后的某个清晨 。
东京港区的一条寂静小路上,村上春树正在慢跑 。
他留着小男孩发型,穿着一套专业运动服,脚踏阿瑟士的轻便跑鞋 。从他健硕的手臂肌肉上,你大概很难想到他是一个69岁的人 。
跑步结束,他回到南青山的一座普通六层写字楼的顶层,开始了写二十页小说、阅读、听音乐的单调生活 。
多年前午后的那个念头,最终将他带向写作这条孤独而自由的路上 。
路两旁是鲜花掌声,还是读者扔的烂番茄呢?他到底能不能得诺贝尔奖?村上并不在意吧 。
1.
村上家一直在日本最早开放、经济最发达的阪神间地区(注:大阪和神户之间)生活 。日本的第一家咖啡厅、第一个日产蒸汽机车、第一支爵士乐队等等现代化社会的标志都出现在这片区域 。
但这里并不是一片现代化的钢铁丛林 。有山有水有森林,可以说,日本的工业无论多么发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维护从未变过 。
49年出生的村上春树,则是日本战后的第一个“婴儿潮”中的一员 。
这代人被称为“团块世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积极上进,勇于创造,同时对旧时代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敬而远之 。他们既是日本战后重建的主力军,更是现代日本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的建立者 。
跟他们比起来,村上春树无疑是一个“异类” 。
他从小热爱阅读,却对学校教育毫不“感冒” 。在他看来,游泳、听爵士和摇滚、看电影和英文小说、带着猫咪散步,都远比学校学习更重要 。所以他的成绩不上不下,在升学高中里也丝毫不在意高考的压力,与周围同学对比鲜明 。
融合了日式山海美景与西方现代文明的中产阶级郊外生活,构成了村上春树的成长的底色 。
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村上春树,很难在传统样式的日本文学里找到精神上的共鸣 。
反倒是雷德蒙·卡佛、钱德勒、塞林格等西方作家的书籍给了他更多的阅读乐趣 。他对学校教育的不喜、对西方文学的热爱,让他成了“对日本现代文学一无所知的人” 。
这样的人生,倒颇像在酒吧里演奏的一首爵士乐,你听再多次类似的开头,都无法猜出后来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