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叙事下影视园区的游客参与式文化( 七 )


对于散心者 , 影视景观需要主动提供大量的指引 , 让散心者轻松进入故事世界 , 以提高他们的旅游体验 。主题乐园通常能够给予散心者更高的体验 。例如迪士尼乐园的一草一木都经过精心设计符合故事世界的形象 , 所有员工一进入园区就成为故事世界的角色 , 一系列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游客一起进入故事世界 。一个散心的游客在这类主题乐园的引导下很快地就能进入故事世界 , 即便他不清楚原本的故事世界 , 他也能够得到不同于平淡日常的美好体验 。
盗猎者则正好相反 , 他们偏好影视园区这种不给予文本框限的影视景观 。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其中尽情搬演影视文本中的故事 , 成为故事世界的主角 。在网络上可以搜寻到各种影视园区的“拍照攻略 ” , 在盗猎型游客的旅行纪录中 , 他们穿着旗袍在“广州街”漫步 , 穿着汉服在“清明上河图”休憩 , 穿着模仿甄嬛、璎珞、如懿的旗装 , 还有无法忽视的龙袍在“明清宫苑”徘徊 。他们在哪个场景穿着什么都已经不重要 , 重要的是他们成为故事世界的一部分 , 甚至是中心 。影视园区只是他们进入故事世界的场景与入口 。
于是乎 , 影视园区的盗猎者大多具备明显的游牧者属性 。他们并不执着于某个文本 , 他们喜欢由多个文本共同建立的互文性网络 , 以及支撑互文性网络的物质基础——影视景观 。今天他们在影视园区扮演的是甄嬛 , 是璎珞 , 是如懿 , 是康熙 , 是雍正 , 是干隆 , 更是一个生活在紫禁城的女子/男子 , 他的故事随着流行文本的转变游移在“紫禁城”中 , 也随著文本盗猎者的观影经验而变动 。
游客搬演的故事是什么对影视园区来说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那个故事发生在这里 。因此 , 有的影视园区不仅不禁止景观被挪用 , 甚至帮助游客成为盗猎者 , 帮助他们更精致地挪用文本 。例如横店影视产业园区在园区内高挂“专为游客拍电影”[14] , 提供服装、梳化、摄影、剪辑等一系列专业服务 , 有固定的剧本 , 如《太后吉祥》《干隆下江南》《格格出嫁》 , 当然也可以私人定制 。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之下 , 散心者轻易成为盗猎者 , 影视园区欢迎各种参与者 。无论是盗猎者、游牧者或是散心者 , 当他们在影视景观中现身 , 并且将影视景观与文本世界连结 , 就或深或浅地实践了参与式文化 , 实现了跨媒体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