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第7册《地图上的发现》教案如何写?( 二 )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
1.自读1、2自然段 。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 。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 。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 。“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 。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 。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紧扣文章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质疑,再细读课文,通过读、思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精神 。

小学语文S版第7册《地图上的发现》教案如何写?


第七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 。四篇课文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爱国情怀 。《我不能忘记祖国》通过讲述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以及她强烈的爱国热情 。《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美观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 。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让我们知道了它还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 。《古诗两首》中《从军行》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 。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 。《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 。《民族英雄戚继光》通过记叙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倭患,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 。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