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片段及教学反思怎么写?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片段及教学反思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片段及教学反思
原创: 佩琰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空景象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
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
1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一篇哲理散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出个大概的意思还是可以的,但是想要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使文章和自身产生联系,似乎不太容易 。因为哲理性散文虽然议论,观点明确,但是并不像一般议论文一样有逻辑严密、事实详尽的论证,而是代之以形象的诗化的语言,通过或饱满或深沉或强烈的情感来唤醒读者内心的理性 。这样一来,对习惯了叙事性散文的学生来说有挑战,对老师来说也是有难度的,因为一旦偏重了议论和哲理的分析,就会破坏它整体的韵味和美感,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哲理性散文的兴趣 。所以,就要从文章的情感角度来入手,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到和文章内在情感同样的强度,学生才能顺利地理解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同时也规避了习惯性的分层分因素(叙事、论证、修辞、语言等)的分析对文章整体美感的破坏 。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片段及教学反思怎么写?】受一个微信小程序游戏的启发,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导入:“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一台时光机放在了你面前,这台时光机上只有两个按钮,一个按下去可以重启人生,另一个则是打开一扇门继续你现在的人生,而你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你将怎么选择呢?”一多半的学生选择了第一种,其他的则选择了第二种,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由回答自己选择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