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折纸》说课稿怎么写?( 三 )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激发兴趣导参与,激活经验促建构
——《折纸》说课设计
一、突出目标学情说教材 。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 。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学会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关键 。
1、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
2、关键:理解通分后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纸片、水彩笔、剪刀 。
二、突出价值引领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本节课我们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的探究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