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如何写?( 二 )
到此环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弹性,什么又是弹力,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提示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弹性是物体固有的特性,任何时候都具备;而弹力是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以后才产生的力,物体恢复原形后,弹力随之消失 。
并且在总结的时候可以将二者安插在板书之中的合理位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图,达到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的目的 。
第四大环节:探究弹簧的拉力于伸长之间的关系
在此环节,要求学生能够测量弹簧的伸长以及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 。此环节看似简单,由但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完整的实验记录的初次接触,所以在做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实验表格填写的指导工作以及对实际操作上的指导工作,从而化解此项教学难点 。(这里可以边说边演示你的课件)
第五大环节: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列举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的弹性物体,带领学生分析我们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的,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从而达成学生愿意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这一教学目标 。
第六大环节:拓展环节,学生了解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
在此环节,书上是通过“弹三枚硬币“来引导学生认识所有物体都有弹性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繁琐,所以在教授本知识点时,我做了大胆的改动,我将三枚硬币的实验换成了烧瓶实验,通过挤压烧瓶,让学生观察玻璃柱中水面高度的变化,学生认识到玻璃是有弹性的,从而引深到所有物体都有弹性这一知识点 。
四、说本课整体的设计特点:
最后,纵观本课,我觉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能够体现出如下的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亲自体验和探究的机会,承上启下
2、板书设计清晰、合理,一目了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既体现知识的网络性、系统性,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针对学生已有特点知识经验,适时指导,有扶有放 。
4、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动,由繁入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在第一课里学生对力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对常见的力——弹力的研究 。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 。
2、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
2、通过实验合作探究体验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间的关系 。
3、通过实验能正确判断不同物体弹性的大小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