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育总结怎么写?( 二 )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 , 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 。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 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 通过尝试和探索 , 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 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 , 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 , 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 ,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 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 , 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小组之间开展竞争 , 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 特长得以锻炼 , 素质得以提高 , 最终走向成功 。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 ,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 , 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 , 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 , 激发竞争活力 , 强化合作意识 。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 , 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 , 最后 , 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 , 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 , 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 , 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 , 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 , 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 , 也属于集体 。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 , 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 可见 ,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 ,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 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 ,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 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 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 , 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
例如 , 在劳动课上 , 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 , 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 , 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 。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 , 他将终生受益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 , 及时无人督促 , 也能自学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