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论文怎么写?( 七 )


(二)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幼儿教师应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
1.创造主题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每一个情境的创设,我们都要考虑和体现幼儿学习的“六个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独立性、选择性 。幼儿喜欢听故事,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设计编写一些生动有趣、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故事和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幼儿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样,幼儿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
2.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
教师的引导和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那么,如何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呢?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 。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不同,更引起幼儿的注意 。再次,从对比入手 。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最后,从难点入手 。如“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们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他们该怎么办?”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
3.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 。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