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二 )


听了王洁教授的讲座 , 我茅塞顿开 , 原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开展教科研活动 。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 。她的'讲座使我明白:可以以课例为载体 , 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这样的流程展开研究 。她以某老师上“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 , 让我们深入理会了这种研究的开展 。
这位老师第一次上课:他让学生说出一种计算方法 , 就当解决了问题 , 仅停留在让学生“重复再说一遍”及大量的练习中 。经过他们的观察与反思 , 觉得教学应突出解题的多样性 , 不应只是方法的重复记忆;第二次上课:他能启发学生多想办法 , 且以“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进行 。这样的教学明显比第一节更强调了解题的多样化 。但细心的他们发现 , 学生所想的办法虽然多 , 但他们对各自所想的方法互不了解 , 且欠方法的优化意识 。在他们的深入观察研究下 , 查出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启发学生多想办法时欠适时的介入 , 未能引发学生交流方法、比较方法的异同及优化方法的意识;第三次上课:他吸取了前以上教训 , 在引导时不但注意让学生多想办法 , 还鼓励学生“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于是 , 学生不仅想自己的办法 , 还关注别人的办法 , 懂得进行各种方法的比较 , 懂得筛选好的方法帮助自己进行计算 。
以上课例 ,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师在教学行动中学习、在教学行动中研究的全过程 。同样 ,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研修形式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 。正如王教授所说 , 这种研修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 , 发展自我 , 追求成功 , 为自己而研究 , 同时也研究自己 。”如果一个教师 , 能坚持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 , 既可以改进我们的教学 , 更可以促进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 , 促进学校教科研的推进 。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 , 我们还听了杨玉东、周仁良、陈仲梁等专家的讲座 , 真可谓是场场精彩 , 句句惊人 , 字字珠玑 。尤其是杨玉东博士关于《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如何提高日常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的讲座 。他不仅指出: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任务布置多 , 深入研究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等弊端 。而且还指出了老师们对校本研究的困惑 , 并针对种种困惑提出:提高日常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在于学会做课堂观察与诊断 。同时他还指明了课堂观察与诊断中的各个环节应该“如何”操作 , 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做教研 。杨玉东博士的讲座信息量大 , 思维严谨 。他的讲座凝聚了上海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 同时也把他们对教育科研的执着与热忱 , 展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