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怎么写?( 七 )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拓展他们的课外知识 。
2、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做为一门自然学科 。不仅研究生活中的物质与现象,也研究深邃、奥秘的微粒世界 。不仅有前辈们的艰辛努力下的丰硕成果,也有现代人孜孜以求的新物质、新材料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奇妙的实验现象、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氯气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舍勒发现氯气的故事和氯气做为化学武器使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也从故事中掌握了氯气的部分性质 。在化学中,诸如此类的素材还有很多,如哈伯与NH3的合成,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等等 。
二、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各学科在教学中的重点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错综复杂,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用不好” 。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呢?
1、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A、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 。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导致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 。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 。例如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B、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物质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 。如对于碳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学生从分类转化的角度掌握共性知识后,还可再分析co2、so2的组成和化合价特点,进而很容易理解so2易被氧化的特性,从而在由Na2o2与co2的反应迁移到Na2o2与so2的反应时,不至于生搬硬套 。
2、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往往记不住所学的知识,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记的东西太少 。作为教师可经常探索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十分倡导杜登高老师的歌诀记忆法和谐音联想记忆法 。他把每章每节的重点知识编成了歌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