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怎么写?( 四 )


(二)家庭教育成本上升
考虑到学生的上学远问题,有的家长让孩子乘车上学并在外解决午餐,额外增加了交通费和午餐费的开支;有的家长购买家庭自行车或摩托车亲自接送学生,增加了额外花费和人力成本;还有许多家长只能选择让学生寄宿 。尽管许多学校都尽量降低学生的住宿费用,但要为每个孩子都置办一套铺盖行头,加之伙食费等,这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来,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此外,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在校生活,甚至出现了陪读现象 。虽然税费改革及一费制的政策出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从学校布局调整后实际情况看,每个家庭的教育成本相对都在增加 。调查发现,有87.5 %的教师认为布局调整加重了家庭教育负担,有86.1 %的学生表示调整加重了家庭经济的负担,而访谈的家长基本上都认为布局调整加重了家庭教育负担 。
(三)教师工作负担加重
农村中小学撤并后中心学校规模陡然加大,相应的班级班额突增,很多班级从 40 人增加到 60至70 人,甚至出现 80 人以上的大班额 。班额的陡增首先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 。优质学校中教师的任课数增幅明显较大 。其次,由于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寄宿管理,教师要承担起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 。有86.48%的教师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后工作负担增加,其中有77.03%的教师认为工作负担明显增加 。此外,布局调整还给老师的生活起居带来诸多不便 。撤并后中心学校的部分老师由于上班地点离家远,上下班花费时间多,不得不早起晚睡 。有部分教师为方便教学,甚至寄宿于学校或者在学校附近租房子 。
【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怎么写?】(四)资金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通过缩减学校数量、减少行政支出和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以达到追求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学校撤并数量过多、学校规模过大,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资金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学龄期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 。
四、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改进建议
(一)多举措并举,妥善解决"上学远"、"上学难"难题
一是建立完善的校车管理制度 。政府应将财政补助、立法、监管相结合,加快出台规范校车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成立校车租赁公司,为无力独自购置车辆的学校提供租赁服务 。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交通、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职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二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政府应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用地,减免有关建设费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寄宿制学校资金倾斜;落实发放学生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 。三是适当保留农村地区教学点 。建立中心学校带1—3个教学点的帮扶机制,以县乡级中心学校带动村寨教学点,通过远程"在线课堂",实现中心学校与教学点同步授课;发展光盘教学,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课程,刻录名师讲课光盘,使学生在家中也能接受教育 。在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远"难题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