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怎么写?( 五 )


(二)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一是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管理 。通过建立县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全县教师调编、岗位设置、聘用程序、考核办法、待遇标准,完善"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教师集中管理体制,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完善教师跑课制度;根据当地的教育发展规划、适龄学生数量变化情况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适时增加农村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在城乡、强弱学校、超编校与缺编校之间进行定期交流 。二是创新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模式 。由城市名校托管农村完小,两个校区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城区名校+农村校区"的格局,在教学管理、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可以互助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建设"名校托管"、"城校村区"、"城乡教育共同体"等模式是实现欠发达地区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
(三)实施专项财政计划,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
农村学校合并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共享并非在既定条件下共享原有的教育资源,它是一个多重动态过程,即一方面重组和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成本的追加提高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因此,实施配套财政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应成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保障性措施 。一是要增加对学校合并的投资项目及预算内容,对学校的教育成本与收益对学校进行绩效考核,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地政策支持;二是要对学校撤并与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经费单列,提高各项资金分配透明度,确保教育政策顺利实施 。三是要积极关注经费的具体去向、透明度及合理利用率 。

调研报告: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