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册古诗《渔歌子》教案写法怎么样?( 四 )
2.交流点评,指导读 。
交流一下你欣赏到的景吧,咱们就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西塞山前白鹭飞
(1)交流,感受白鹭飞翔的意境 。(2)白鹭飞到哪儿去了? (3)指导朗读 ▲桃花流水鳜鱼肥
(1)夹岸桃花蘸水开,还有谁也想来说说? (2)鳜鱼怎么会长得那么肥呢?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幅画面描绘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1)仔细看看,斜风细雨中的渔父是什么样的?
(2)即便斜风细雨,渔父都不愿归去,这是为何?(板书:自然之美)
(3)此时的渔父与这美景已经融为一体,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两行景(齐读) ◎ 设计题图:
古诗的文字精练含韵,意境幽邃深远,读古诗词,要善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品出韵味 。这一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有序观察,通过想象画面,品读感悟,化静止的文字为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自然环境之美 。通过全班交流,形成生生互动,学生自主解读词义,形成最初词境 。紧扣“白鹭飞”“鳜鱼肥”,深刻体会白鹭和鳜鱼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的自由,从而走进渔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渔父置身于如此美好的环境中的陶醉,初步理解“不须归”的原因 。
(三)和答悟情,明自由之志 。
渔父不须归仅仅因为景美吗?张志和又仅仅是在写渔父吗? 1.深度体会景 。
(1)联系课前资料,说说你了解到的张志和 。(2)交流:你觉得渔父不须归还有什么原因? (3)小结,感悟词人蕴藏于景中的自由之志 。2.深度体会“不须归” 。
(1)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学生自读 。(2)师生以词和答 。
(3)师范读,学生评议体会境 。(4)学生配乐齐读 。◎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学习资料,从不同角度认识张志和的人物形象,进而体会“不须归”的真正原因 。接着,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和答,巧妙引领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悟到词蕴含的情感之美,再来朗读更是入情入境,读出了豁达开朗、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的词人形象 。古诗词中,景物往往是传情达意的,景随情动,境由心生 。由想象景体会渔父的情,由走近词人,感悟渔父正是词人自己的化身,教学在一次次品读中层层推进,学生走进景,走进渔父,最终走进了张志和的内心世界,如此,体会情感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
三、拓展比较,感悟渔父 。
1.补充渔父诗词,寻找此类词的共同点 。2.学生自读,小组学习交流 。3.学生联系诗句,全班交流发现 。
预设1:渔父的形象相似,都是快乐自在、寄情山水的 。预设2:这些景色都在词的
- 朝花夕拾(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读后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如何写?
- 六年级期末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最新怎么写?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何写?
-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研工作计划如何写?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
- 二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稿怎么写?
-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