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蜡烛》教学反思
周孟春
《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 。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 , 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 , 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 。本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 , 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 。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及时地建立起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 , 因而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为“寻找感动”上 , 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 , 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 。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 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 , 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 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 ,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 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 。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 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 , 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 , 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
由此 , 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尤其是不能将课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进行问答式解读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 ,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 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 , 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 , 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识积淀去激活知识 , 去感受情感 , 以心灵去振奋心灵 。这样 ,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交流”与“互惠” , 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 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 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周孟春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 。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 , 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 , 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 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 , 理解文章主旨 , 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 , 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 , 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 , 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