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三 )


语文教学的目的 , 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 更为重要的事进行道德品质的熏陶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 必须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 , 教师要做这个引路人 , 用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去打动孩子 , 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互动的桥梁 , 教育的目的就自此 。
《老王》教学反思
周孟春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 , 但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荡的年代 , 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 选取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 , 来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凄苦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精段品析 , 分析老王的形象;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 , 学会善待他人 , 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
为了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 , 我引导学生着重品味了文章中“老王生前去送香 油和鸡蛋”这部分 , 为此 ,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中 , 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片段?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 积极地找到了细节 , 找到了关键的词 , 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 , 
比如:这个片段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 , “镶嵌”一词用得好 , 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他一手拿着布 , 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 , 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 , 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一句话写的好 , 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 再次强化老王临终前的形象 , 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 , 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 , “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 , 在品中思 , 尤其学生说“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 , 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 , 那担心的目光 , 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 , 他一样能感觉到 , 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 , 但同样表现了出来 。”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 , 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
这篇文章虽然在主题的理解上不会产生很多分歧 , 但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 , 侧重点却很多 。在教学中 , 我以为只要把老王这个人物读懂、读透 ,  , 学生理所当然地就会去关爱那些不幸的人 。在这一环节 , 我设计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 , 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 ,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