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四 )


学生都说会关心这些人 , 会给他更多的关爱 , 但既而当我问拿些钱、物之类的东西给乞丐 , 你觉得是关爱了吗?学生无言 。我意识到了学生学了这篇文章 , 只是意识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不幸的人 , 而没有意识到关爱他人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 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平等观念和责任感 。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教师自己在与文本对话时只关注了文本本身的意义 , 而没有仔细地去考虑“除了这点 , 我还得让学生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 。”没有着眼于作者的真正地的意图 。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 , 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 , 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 , 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 。”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 , 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 , 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 , 因此指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主题就要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 , 作者愧疚的原因是没有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情中只是有点可怜 。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 , 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 , 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 , 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 , 情感更丰富 , 情趣更高尚 。让他们明白 , 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既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更多该给予精神上的关爱 , 
《桥之美》教学反思
周孟春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 极富表现力 , 适合朗读 。因此 , 我在讲本节课时因势利导 , 适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
从教学目标上看 , 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 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
从教学流程看 , 用诗句导入 , 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 。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更值得一提的是 , 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 , 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 用画笔或课件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 ,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 。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 , 提高了学生的审判能力 。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 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 , 使学生对语言有更真切的体会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学生赏析影片《英雄》中的画面 , 贴近生活 ,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