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怎么写?( 二 )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 。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 。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 。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 。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