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教育的诗词 李清照的文学常识(12)


大师一生勤俭无私,信众之供养,悉皆代为广种福田,或用于流通经籍,或用以救济饥贫 。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 衣取御寒,厌弃华丽 。有供养珍美衣食,推却不过者,,转手即送他人 。大多数的普通物品,咸皆交至库房,与大家共享,决不自用 。大师先后在上海、苏州创办弘社 。二十余年来;所印的佛书计有百十种之多,其数不下四、五百万册 。佛像亦有百万余帧 之多,教之内外,普受法益者甚众 。民国十一年,(1923)师六十二岁时,江苏义务教育会成立, 议请省府下令征用寺产作为学校,佛教界为之哗然 。大师为保教护寺故,不遗余力地为之奔走呼吁,终得以扭转危机 。同年,应定海知事陶在东之请,物色讲师,至监狱讲道,乃推智德法师应 聘 。并令其宣讲《安士全书》等关于因果报应、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佛理 。充分体现大师之无缘慈悲,普化众生之本怀 。后更自任江苏监狱感化会 名誉会长 。这种名誉是大师为利益苦难众生乐意所得 。基于此回,陶在东与会稽道尹黄涵之,将大师之道行事迹呈报政府,得以题赐悟彻圆明之匾额一方,资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僧俗人等,深为欣羡 。师则置若罔闻 。人 虚空楼阁,自无盛德,惭愧不己,荣从何来? 其后,数年间常往来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为众开示念佛法要,因果事见闻者如潮,法缘盛极一时 。
民国十九年(1931)二月师住苏州,于报国寺掩关,课余则修订四大名山山志 。掩关期间,灵岩山妙真和尚叩关请示,将灵岩山寺立为十方专修净业道场 。师即为之定下有关规约章程 。前后三、 四年来,大师倾心指导,以使灵岩净土道场成就模样 。在大师之威德感召下,经以妙真和尚为首的灵岩诸师的努力结果,遂使灵岩道风日益振兴,而后更发展成为仅次于红螺山资福寺的净土宗 著名专修道场 。民国十六年冬(1938),师七十七岁,因时势所逼,顺应妙真和尚之请,移锡灵岩山寺安居 。由于大师年事己高,上山方满三年,却台世归西而去 。
大师之示寂,于诸多迹象中证知其预知时至,民国二十九年(1941)春季之时,于言谈书信中己流露出去意 。延至十月,自知时日无多,召集大众会谈,任妙真为住持,并促令其择日升座 。且开示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十一月初四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手毕, 起立自言: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说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西逝 。师生于清咸丰十二年(1861,寂于民 国二十九年(1941),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次年二月十五日,往生后一百日举火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奉灵骨塔于本山石鼓之东南,复于民国三十六年( 948)九月十九日将师之舍利奉请入塔,后又兴建塔院以供奉之 。大师一生,一以净土为归,自行化他,信愿念佛 。言传身教,为净业学者之榜样,弘传净土,作 世间之慈航 。后人尊之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盛名永彪净土宗之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