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文学造诣高的诗词 有没有苏轼的>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苏东坡传哪个版本好

【形容文学造诣高的诗词 有没有苏轼的>赏析】

张振玉,是台湾大学教授 。是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原著是英文)翻译者 。公正地说,林语堂之传记重在写苏东坡之神,全书十几万字,由于是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难免过于艺术化;而李一冰的东坡传记,大多以苏东坡的文章诗词自述生平,而较少掺进个人主观的意见和看法,更真实,历史感更强,学术性较强,也是比较全面地还原了苏东坡的一生 。
著名苏东坡研究者、台湾李一冰教授历时八年完成了史诗性的巨著——苏东坡传,全书有60万字,文字典雅雍容,观点新颖犀利,考证引用巨细无遗,引用资料多达数百种 。不同于林语堂浮光掠影介绍东坡性情和艺术的《苏东坡传》,本书对苏东坡一生展现的更立体、全面,可谓是和北宋王朝之独一无二的信史 。
本书十之八九取材自东坡诗词,参照其他文献资料,勾勒出他一生不平凡的际遇 。以诗人少有的人生经历,与其心血结晶的诗作相印证,使一个活生生的苏东坡跃然眼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文学造诣高的诗词 有没有苏轼的>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部分论述如下:
——从来文人都不适于从政,搞政治的人,首重实际利害,而文人只管发挥自己的理想,做官的人要用传统的典常来约束一切;而文人则重视自由意志的考量,不屑规例 。苏轼生有极为坚强的个性,其不适于从政,尤其如操持中书省这样需要最高幕僚技术的实际政务,就处处露出破绽来了 。
——苏轼是个文人气质非常浓厚的人,而官僚与文人,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人物 。官僚重视利害,文人耽于想象;政治离不开权术,需要客观冷静,而文人则一腔热情,但求发泄 。官僚必然看不起文人,所以朔派领袖刘挚,曾告诫他家子弟道: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
——人须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为,这是一个自由人所必须具有的品格 。与一个过度世俗化的人
不同,苏东坡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他只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的自由 。忠于自
己观念的人,不肯苟与人同,才能“捡尽寒枝不肯栖”,在一片诺诺声中,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
余秋雨对李一冰《苏东坡传》的评价:“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
【个人意见:学术杰作】
【阅读意见:先看李一冰的《苏东坡传》,这是对苏东坡的正解,再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的一家之言和个人理解,这样就能分辨出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与名家、知识分子和世人眼里的苏东坡之间的差别】
附苏东坡诗作(苏东坡的诗充满哲理)
苏轼《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
如果说琴声来自弹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
系统哲理:
所以,说琴声在指头上,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是机械唯物主义 。琴声既来源于琴,琴是琴声产生的客观条件;又来源于弹琴的手指(手指听命于富有意蕴和乐感的心灵),传递心灵的手指是产生琴声的主观条件 。
琴与手指对于琴声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并不是说,琴与手指对于琴声的作用是平分秋色的 。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审美修养高的人更容易发现它的美的属性,并与之感应、交流,从而产生美 。当然,客观事物所具备的审美性质、属性、条件越丰富,也越能与人的心灵统一而产生美 。
可见,琴声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感应与交流 。
大江东去原文1、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