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文学造诣高的诗词 有没有苏轼的>赏析( 三 )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 。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 。即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几部书而言,其中仍有不少自己的见解 。他虽然也遵从“一家之言”,却与套用公式有别 。
我曾严厉批评过他袭用他人研究成果而不坦然承认,犯了学术研究的大忌,然而我并未对他一笔抹杀 。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 。
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治学有成的学者可以参考他上述三书,但初学则不宜由此类作品入手 。(余英时评)


“猿鸣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什么意思?猿猴仙鹤只是出自自己的本性去鸣叫,却不知道下有过往行人 。
出自苏轼原诗《次韵僧潜见赠》
形容苏轼其人的率性本真,苏轼以猿鹤自拟,自己作诗是顺乎天性、发乎本心的,并非刻意为之 。而苏轼的质朴可爱恰恰可以于他的诗词之中一窥,从忧国忧民、慷慨陈词到仕途沉浮、感慨人生,再到思念亲人、悼念亡妻,他从不刻意讲究修辞和堆砌辞藻,常常情之所至、随意挥洒,却足以触动人心 。
诗句清绝,与林逋相上下 。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 。
形容文学造诣高的诗词 有没有苏轼的>赏析

扩展资料:
对苏轼的诗词文赋、策论、书函、艺评,及苏注《书经》《易经》《论语》,古今卓识高论者众,赏析东坡居士浩繁如晨星的作品,喻其用词造境、引典怀古情真意切、或幽思渺渺,或气势磅礴 。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东坡居士独特的性格才情 。
苏子才情,惟有融会了他自幼“奋厉有当世志”、“受性刚简”、至情至性、悲悯仁厚、放逸旷达等等性情人格的殊胜因缘,最终才承启转化出浑然天成、真情流露的苏体,让后人击节感怀 。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这是宋代苏轼所作的《题西林壁》,白话文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
此诗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
全诗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形容文学造诣高的诗词 有没有苏轼的>赏析

扩展资料
诗的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800字我的学习生活
我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老师跟我们一起进行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给我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在课外时间我的学习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在宿舍,宿舍既是休息的地方,也是读书的好场所,尤其是午休前时间.每天吃完午饭,同室舍友一个个像变戏法般翻出各种各样的书来读,有图书馆借来的,有书屋租来的,有自己花钱买的,可谓来源之广.这些书中,有教人如何维护自尊的《简· 爱》,有描述项羽夺权争霸的《西楚霸王》,有展现一代女皇风采的《武则天》……世界名著固然精彩,包罗万象的杂志也令人爱不释手,我们看属于自己的《女友》,看描写我们的《金色年华》.还看已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少男少女》;心情不佳时去寻觅《知音》.与人交往受挫时找《做人与处世》,在《大众电影》中目睹心中偶像的风采,在《科幻世界》中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