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诗词配乐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原文( 六 )


【曲子词】:唐与五代时词被称为曲子词 。
【雅词】:宋以后词调由俚俗转为要求雅正,称为雅词 。
【艳词】:相对于雅词而言 。
【侧艳词】:即艳词 。
【近体乐府】:“近体乐府”是北宋人给词的定名,
【寓声乐府】:自创新曲,而寓其声于旧调 。
【大词】:宋人以慢曲为大词 。
【小词】:宋人以令、引、近为小词 。
【南词】:北方人称词为南词,以区别于北词(曲) 。
【南乐】:元人也称词为南乐 。
【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
【诗余】: 南宋初,有人编诗集,把词作附在后面,加上一个类目,就称为“诗余”
【琴趣】:后人以“琴趣”为词的别名
【叶】: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一部,而不变换他韵(关于是否一部,请检用词韵) 。
【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每阕词中,起首押韵之处 。
【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 。
【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个字为句的顿逗处,通常又叫一字豆 。又称“读”(仍读作“豆”) 。
【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则换平韵 。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 。凡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则换仄韵 。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仄,既换平韵之后之后,又换仄韵 。与上文之仄韵不同一部者,谓之“三换仄” 。同属一部者,称为“叶仄” 。既换仄韵之后之后,又换平韵者,亦同此例 。
【叠】: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 。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 。
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如梦如梦 。二,叠字,如忆秦娥后前后第三句起三字皆叠用第二句之尾三字 。三,倒叠字,如调笑令,下片起首例叠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转 。四,叠韵,如长相思,起二句,君泪盈,妾泪盈,二句韵同 。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
【变】: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
【遍】: “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词的上下可称为上下遍,或上下片,或上下段 。
【徧】:即遍 。
【片】:在南宋,遍字又省作“片”字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上阕叫上片,下阕叫下片 。
【段】:与片、遍同义 。
【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 。
【么】:一首词的下遍 。
【结拍】:词的结尾处,谓之结拍 。但结拍井非结句 。
【歇拍】:即结拍
【换头】:词从单遍发展为两遍,凡是下遍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 。
【过腔】:即换头 。
【过】:即换头 。
【过片】:即换头 。
【过变】:即换头 。
【过处】:即换头 。
【过拍】:即换头 。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
【双曳头】:三叠以上的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厌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曳头 。
【转调】:一个曲子,原来属于某一宫调,音乐家把它翻入另一个宫调,节奏既变,歌词亦变,便出现带“转调”二字的词调名 。
【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
【促拍】:所谓“促拍”,就是乐曲节奏的改变,不过从歌词的字句之间是看不出来的 。
【偷声】: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减叫做偷声,与移宫转调有关 。
【减字】:即偷声 。
【添字】: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增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 。
【摊破】:即添字 。
【大拍】:宋人以音繁词多的曲调为大拍 。
【近拍】:以旧曲翻成新调,亦可以称为近拍 。
【近】:即近拍 。
【令】:唐代人称小曲为小令 。
【慢】:歌声延长,唱得迟缓 。
【引】: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 。
【犯】:犯调的本义是宫调相犯 。
【大曲】:大曲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少的也有十多遍,多的可以有几十遍 。
【摘遍】:从大曲中摘取其一遍来谱词演唱,称为摘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