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历史的古诗词 古诗词历史( 十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三)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泪③,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赏析

上阕从惜花写起,"林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 。"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 。惋惜什么呢?林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林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花何以堪?人何以堪? "无奈"二字尽显爱花惜花而无力护花之意 。这是明写花而暗写人的暗喻笔法(暗喻:既只有喻体而无本体) 。下阕明写人事 。"胭脂泪"与上片林花春红照应,盖由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曲江对雨》)化来 。结句以水喻恨,关合一个"长"字 。
(四)如梦令1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
(五)如梦令2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借鉴历史的古诗词 古诗词历史】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赏析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 。浓睡醒 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李清照此词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以对话出之,委曲精工,更胜韩作 。因此李清照以海棠入词,并对它至为关切,当非偶然 。
(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赏析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
急求!有关以他人为榜样,学习他人的古诗词,典故 。越多越好 。答的好有追加悬赏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典故 程门立雪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释义 “卷”指书 。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