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历史的古诗词 古诗词历史( 七 )


我们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 。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这首诗,笔气纵横,不受拘束,一气贯注而又翻腾多变,无怪乎后人以此诗誉李白为仙才了 。《唐诗鉴赏辞典》记:唐以前的《蜀道难》本是非常单薄简短的 。而李白不但在句式上杂用三五七言各体式,且以散句入诗,整首诗长短错落,参差不齐,极为奔放纵恣 。而诗歌的用韵也不受拘束,随时转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种变化莫测的笔法,纵横腾挪的章法,在李白七古中俯拾皆是 。读他的诸篇乐府,常常能感到篇章的转折多变而又神气顺畅 。这是天才的创造,非常人能及也 。
而杜甫则更以章法多变而又不失法度见长 。他的《饮中八仙歌》一诗,其结构之奇特,章法之奇纵,历得学人之好评 。清人王嗣奭云:“此系创格,前古无所因,后人不能学 。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 。或两句,或三句、四句,如云在晴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 。”(引自《杜诗详注》)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
此外,两人的七古多方师法,汉魏乐府和楚辞汉赋都曾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营养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桃竹杖引》)有离骚之气,而《战城南》、《行路难》和《兵车行》等诗篇则源自汉魏六朝乐府 。而初唐乐府则给予了两位诗人最为直接的影响,如《白头吟》、《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和《洗兵马》等等 。这种多方汲取营养的创作思路,是否能够解释两人章法多变句式长短自由的形成原因呢?正如胡应璘所说的:“凡诗诸体,皆有绳墨,惟歌行出自离骚、乐府,故极散漫纵横 。”(《诗薮》)
还有两点需要补充的是,两人的诗中极见才学,从两人信口拈来的典故古法就可明晰 。黄庭坚说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实际上李白诗歌又何尝不是“多有来处”?看王琦等人为李诗所作的注解,这种感觉最为明显 。不过,两人都未必拘泥典故和篇名原意,常有新变新用 。这似乎可以为上论的襄助 。
而薛天纬在他的论文中,则指出李白的古题乐府和杜甫的新题乐府都有着“歌行化”的倾向,两位诗人都强化了乐府的抒情功能,将乐府改造成了一篇篇感情强烈的抒情诗篇 。
李杜七古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读李白的古诗,一个很鲜明的感觉是李白好用宏阔的意向,比如出现极其频繁的“万里”“长风” 。杜甫诗中也多有“万里”字样,但多在“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等句中,感情深沉而没有“长风万里送秋雁”“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等句的豪气 。这种特征,往往是发自胸臆,了无牵疾而骨气豪壮 。与之相对,杜甫七言歌行则多以精心布局谋篇取胜,他的古诗,章法精严,剪裁精当,情感深沉高蹈,另有一股矫健苍劲之色 。比如杜甫的《洗兵马》(《杜诗详注》作《洗兵行》),“一篇四转韵,一韵十二句,句似排律,自成一体,而笔力矫健,词气老苍,喜跃之象,浮动笔墨间 。”(王嗣奭《杜臆》)
实际上,李杜二人的乐府歌行都是有所寄托的 。萧士赟(音氲)认为李白乐府都是实指,这话有点过,但是李白的古诗讽喻多是毋庸置疑的,杜甫则更是如此 。然而,两人在表现上却一个“以气为宗”,一个“以意为主”,就象胡震亨所说的:“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 。”(《唐音癸签》)这个气,葛景春认为是“灵感的冲动”,而这种灵感的源泉则是丰博的学识和绝冠的才气 。而杜甫则徇法而动,属意为之,那便是“以意为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