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道教内丹心法入静

道教内丹(道教内丹心法入静)
入静 , 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 ,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 , 功夫也在不断精进 。
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 。在这种状态中 , 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 , 浑浑沌沌 , 恍恍惚惚 , 没有区分 , 没有差别 。
道家称之为守一 , 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 , 惟恍为惚 。惚兮恍兮 , 其中有象 , 恍兮惚兮 , 其中有物 , ……”


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道教内丹|道教内丹心法入静

恍惚这两个字 , 非常有学问 , 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 。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 , 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 , 单就字形 , 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 , 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 , 意谓心地光明 , 飘然自在 , 活活泼泼 , 根本不是颠三倒四 , 昏头昏脑 。”
这里要注意两点 , 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 , 没有区分 , 没有差别 , 也就是什么都不想 , 一切都放下 , 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 。其次 , 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 , 积累地自然光明 , 自然活活泼泼 , 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 , 其中有物 。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 , 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 , 以致阴阳平衡 , 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 , 气机才能发动 , 真气才能勃勃生发 。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 , 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 , 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
初学者达到入静目标须克服杂念道教内丹|道教内丹心法入静

对于初学者来说 , 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 。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 , 飞剑取人头 。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 , 二断贪嗔 , 三断色欲 , 是吾之剑 。”
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 , 而是心剑、慧剑 , 意志和智慧的力量 。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 , 为七情六欲所苦 , 这就是种种的杂念 。平常生活中不觉得 , 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 , 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 。
那么 , 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百思特网量 , 不断地排除杂念 , 最终驯服这匹野马 。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 。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 , 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境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 , 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 , 用慧剑斩心魔 。
入静的征象道教内丹|道教内丹心法入静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算得上入静呢?要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 ,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功夫深浅不一样 , 所以各人的体验必然不一样 , 但一般来说 , 都有一些共同百思特网的征象 。
1
神志
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 , 但决不是昏睡 , 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 , 唯一线灵明独耀 。
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 , 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 , 但只是感觉 , 没有逻辑思维 , 水平如镜 , 不起波澜 。
如果练功者感觉到自身消失 , 与天台一 , 那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 。
2
呼吸
练功者几乎忘却呼吸.这时的呼吸较平常呼吸更深 , 更缓、更匀、更细 , 好像一根丝线 , 不松不紧 , 不折不断 。
有时练功者感觉凡息停止 , 出现胎息 , 也就是人的肚脐呼吸;或者出现皮肤呼吸 , 皮肤吸气时有凉感 , 呼气时有热感 。不管哪种情况 , 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 。一切顺其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