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诗词张孝祥 写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全诗( 二 )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 。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 。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 。《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 。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 。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 。受苏轼《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张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
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 。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先世移居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 。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 。年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 。《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
张孝祥的念奴娇里作者想表达什么之情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 。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 。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 。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 。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 。”玉鉴就是玉镜 。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著,犹着,或释为附着 。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 。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 。”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 。”都是这个意思 。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 。”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 。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 。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 。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 。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 。“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 。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 。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