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诗词张孝祥 写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全诗( 四 )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 。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 。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 。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 。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 。”(《蓼园词选》)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 。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 。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 。
一、二句是说,已经临近中秋了,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 。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 。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 。
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
五到七句进一步描述在月光下的湖面,上下辉映一片晶莹,天上人间如同共处在一个玲垅剔透的琉璃世界中 。“表里俱澄澈”,这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 。最后二句点明这种极妙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 。这里大概不是指景,主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
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开头三句是他的内心独白 。“岭海经年”的岭海一作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了一年 。“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自省无愧于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态 。
下阕的“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可以互为呼应,意思是他襟怀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 。因此四五句他略带几分萧瑟而不无骄傲地说: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他仍然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 。
接下来三句更是气魄雄伟,他要汲取长江的水以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 。真豪情万丈!最后大概他喝够了酒,浑然忘却了天地物我,他扣打着船舷对天狂啸,简直不知道今晚是什么夜晚了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
总的说: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 。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 。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 。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内容有什么异同的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 。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 。《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 。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 。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 。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 。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 。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