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诗词张孝祥 写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全诗( 六 )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玉鉴就是玉镜 。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著,犹着,或释为附着 。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 。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 。”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 。”都是这个意思 。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 。”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 。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 。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 。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 。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 。“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 。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 。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 。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 。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 。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 。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 。“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 。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 。“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 。孤光,指月光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 。“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 。”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 。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 。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 。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 。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 。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 。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 。“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 。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 。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 。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 。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 。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