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评价诗词 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诗文联评价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
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
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 。”
《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
一、 汉代
汉代是《史记》的传播时期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向社会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蜂起 。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 。”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 。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 。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 。《汉书》中有《司马迁传》 。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传良传统 。
二、唐代
唐代《史记》研究的重要贡献在注释 。最主要的著作是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加上南朝刘宋年间裴的《史记集解》,被后人称为“史记三家注”,成为史记注释的经典之作 。
唐代研究《史记》成就最大者当推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 。韩、柳肯定了《史记》一书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 。《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二次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苦心,减一字不能 。
三、宋、元
宋代是《史记》大量刊刻印行,广为流传的时期,官私刻本达数十种之多 。现存《史记》最早最好的刻本为南宋黄状况夫刻本 。
元代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史记》中的大量故事改编为戏民剧,其剧目之多,剧作者之众,令人叹为观止 。如:郑廷玉的《楚昭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尚仲贤的《气英布》,狄君厚的《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高文秀的《渑池会》等名剧一直传播至今,计达180多种 。《史记》故事改编为戏剧大大促进了《史记》在民间的传播 。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 。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 。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 。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 。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 。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 。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可见郑椎对《史记》评价之高 。
四、明、清
时代对《史记》的研究开始兴盛,清代已趋繁荣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对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成就作出了尺世骇俗的赞叹 。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90多篇 。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在评《屈原贾出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 。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 。“《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 。”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