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诗词之前怎么介绍 有哪些适合在书签上写的诗词或句子( 八 )


对现代人来说,最主要的音韵和平仄的依据,就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汉语拼音 。而所谓的韵书,就是以汉语拼音为准的字典,这就是所谓的“新韵” 。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
当然,有许多朋友已经熟悉和喜欢用平水韵,当然他们就依然用平水韵 。新学的朋友喜欢用平水韵的,当然也会由他们自便 。我只是以为,提倡使用新韵,更容易为大家所掌握 。因此,我提倡使用“新韵” 。
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而在旧体诗里的古体诗,有押仄韵的 。而词则不同,在词牌里,有押平韵的、押仄韵的,还有平、仄韵转换押韵的,依不同的词牌而定 。
关于填词,我主张除入声字仍依照词韵外,其他字都使用新韵 。因为按照今天普通话的发音来看,词韵已经有明显的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词韵的第十三部没有单列的必要,如按今音,针、砧、今、金等都和第六部的字韵母完全相同 。侵部单列是古时人的发音和现在不同而形成的 。在现在词韵的第十三部完全应该并如第六部 。这两部合并之后,基本上就和“今韵”相同了 。
但入声在词里面,有特殊的意义,有些词牌,不使用入声字押韵,就失去原来的韵味 。如“忆秦娥”就用入声为宜 。因此,我建议填词时,对有特殊要求的词牌,仍用原“词韵”里的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的入声韵 。。
格律诗,一般押平韵,而在旧体诗里的古体诗,有押仄韵的 。而词则不同,在词牌里,有押平韵的、押仄韵的,还有平、仄韵转换的,依不同的词牌而定 。
2,关于平仄的问题
如果读音时,四声读准了,分清平仄就很容易 。而分不清平仄,主要就是四声读不准 。
在读准四声的前提下,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声就是上声,第四声就是去声 。按照现在的普通话,入声已并如其他的声部 。如白是平声,国是平声,而在诗词韵书中,都为入声 。
四声分清了,读一、二声的字都是平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的字都是仄 。如果说方言的朋友,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小词典”来分清四声,也就分清了平仄 。
我以为写格律诗词,就是要讲求平仄 。但在格律中也是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如写格律诗,一般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是七言诗的第二、四、六字,要求严格,第一、三、五字可灵活 。但在要求严格的时候,还要求不可犯“孤平”和“三平”“三仄”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王力先生写的“诗词格律”的书中,写的很简明,一读就明白了 。我在此无须赘述了 。
填词时,在词的格律中,也有可平可仄的字,一般用+号表示,其他标明平仄的字不可改变 。
3,旧体诗词的写作
诗词优劣在于意境,没有意境就算不得什么诗词 。格律诗词,当然有它的韵律美,但那只是为诗词作者提供的一个特有舞台 。诗词作者写出的诗词,格律再严谨,没有意境就没人喜欢,甚至可以说算不得什么诗词 。但写格律诗词,就要讲求格律,随意写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诗词,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诗词 。写格律诗词的人,他们不觉得格律是一种束缚,反而他们善于运用格律,来增强诗词的特殊的美 。关键在于掌握格律和善于运用格律 。
无论是自由体的现代新诗,还是格律诗词,都要有意境 。没有意境,就算不得诗 。
什么是意境,这就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说法了 。我以为描写风景也好,抒发感情也好,表达意见也好,都可以写出好的意境 。意境是比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看如何理解 。如果把“志”一定要和政治思想联系的话,我不赞成 。如果说诗要立意,是必要的 。但所立的意是什么,只要感人就可以了 。这是诗人的自由 。
我以为写诗填词,和书法绘画是相通的 。在写之前必须有个腹稿,就是“意在笔先” 。也就是说先想好要写什么,总体的立意是什么,如何去表现 。比如在确立主题后,要决定写长的,还是短的;再考虑选什么调式 。这都在于诗人自己的考虑,我就无法细说了 。
但我想说的是,写诗填词,总得让读者知道写的是什么 。就要有个总体的思路 。然后,诗词也要有起、承、转、合 。对这方面的问题是诗人自己的发挥,无法细说 。但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我们来共同学习古人如何写诗填词 。
首先我们看唐朝的高适的送别绝句: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这诗写得太精彩了 。诗的主题十分清楚,是送行 。前两句是写送行是的景色:漫天的黄云,纷纷的大雪,飒飒的北风,在严寒中的飞雁 。在这样凄凉的景色下,作者在送朋友离去 。仅有这两句并非惊人之笔 。但第三句一转,就开始打动读者,结句使读者为之一惊 。这两句,将这首诗,上升为惊人的杰作!这诗,绝非一般的诗人能写得出来的 。此诗的精彩,全在一转、一合 。我们从此诗可以学到如何铺垫,而有如何转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