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有没有?( 五 )


总之 ,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 “它” ,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 , 并不断学习和探讨 , 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 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 ,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有没有?


一、优化组合 , 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 , 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在他看来 ,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 , 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 , 在学业成绩方面 , 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 。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 。在实践教学中 , 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 , 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 突出它的异质性 。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 , 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 , 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 , 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另外 , 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 , 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 。不定期的互换角色 ,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 , 无明显差异 , 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 , 坦诚相待 , 民主平等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 在教师的指导下 , 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 ,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二、明确任务 , 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 ,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 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 , 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 ,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 , 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 到指定地点 , 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这样 , 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 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 , 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 ,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