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词的方法 如何读懂诗歌(11)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
【解读】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 , “邯郸”表地点 , 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 , 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 , 这才“思家” , “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

例3: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即干谒诗) 。意即临近考试了 , 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 , 并有诗回赠 。朱因而得名 。诗人以“新妇”自比 , 以“舅姑”比主考官 , 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 。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 。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 , 求张指点 。通过优美的诗韵 , 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 , 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 , 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对象)朱熹的《观书有感》 , 如果只看诗正文 , 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 , 但看了题目之后 , 便知道 , 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 , 半亩方塘是书 , 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 , 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 , 思想永远鲜活 。
作用2:题目表达情感刘长卿的《喜李翰自越至》这个题目中的“喜”点明了对朋友多年不见 , 自越而来的惊喜之情 。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 , 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 。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 , 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 , 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 , 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 , 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 , 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 , 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
例4: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游)
茅檐人静 , 蓬窗灯昏 , 春晚连江风雨 , 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夜常啼杜鹃 ,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 , 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③犹自不堪听 , 况半世飘然羁旅 。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 , 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 积极参加抗金战争 , 战绩显著 。正当前线节节胜利 , 即将收复长安之际 , 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 , 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 , 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 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陆游的一生 , 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 , 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 , 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 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 ,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 , 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 , 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 。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 , 晚年退居家乡 , 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 , 因此感情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 , 想象丰富奇特 。这首诗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 ,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 ,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
例5: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 , 落花狼藉近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