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诗词赏析 关于望岳的诗词赏析急求(12)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 , 首尾抒发议论 , 中间写景叙事 。「南岳配朱鸟 , 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 , 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 。「在德非馨香」句 , 寓有讽喻之意 , 以微婉之词道出 , 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 。九、十两句 , 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 , 所以有望岳的机会 。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 , 乃全篇中心所在 。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 , 呼应起笔「秩礼」 。而「曷以赞我皇」一句 , 杜甫爱国之心 , 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 , 即使飘泊江湖 , 仍是关心朝政 , 无日或忘 。
由于三首诗的寄意不同 , 所形成的风格亦不一致 。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 , 因此诗句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都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 , 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 , 气魄雄放的风格 。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 , 报国无门之情 , 但篇中并无一字明言之 , 我们只是从「安得仙人九节杖」、「高寻白帝问真源」得知 , 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 , 沉郁顿挫 。咏衡山一首则因书于晚年 , 即或是有所讽喻 , 都不过是「在德非馨香」澹澹数语 。所写景色如「渴日绝壁出 , 漾舟清光旁」更有灵光飘淼之感 。全诗表现出一种典赡雍容 , 厚重忠忱的感觉 。
由此看来 ,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 , 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 。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 , 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一首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旁徨 , 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 , 与人为善人生 。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 。不过 , 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 , 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 , 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 。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 , 中年时他虽不得意 , 却仍有报国之思 , 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
杜甫《望岳》赏析唐代杜甫所作《望岳》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 ,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 , 见群峰云生 , 仿佛有归鸟入谷 。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 , 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
全诗原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白话文意思是巍峨的泰山 , 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 , 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 , 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 , 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 , 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 , 俯瞰群山 , 豪情满怀 。
望岳的诗词赏析 关于望岳的诗词赏析急求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 , 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 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 , 由远望到近望 , 再到凝望 , 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 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 , 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 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 , 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 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 , 因居五岳之首 , 故尊为岱宗 。次句写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 , 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
三四两句 , 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 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 , 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 , 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两句 , 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 , 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