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诗词赏析 关于望岳的诗词赏析急求( 九 )


第三首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 , 首尾抒发议论 , 中间写景叙事 。“南岳配朱鸟 , 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 , 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 。“在德非馨香”句 , 寓有讽喻之意 , 以微婉之词道出 , 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 。九、十两句 , 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 , 所以有望岳的机会 。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 , 乃全篇中心所在 。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 , 呼应起笔“秩礼” 。而“曷以赞我皇”一句 , 杜甫爱国之心 , 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 , 即使飘泊江湖 , 仍是关心朝政 , 无日或忘 。
总结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 , 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 。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 , 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 , 积极进取的人生 , 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 , 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 , 报国无门之情 , 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 , 动极思静的人生 , 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 , 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 , 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 , 与人为善的人生 。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 。不过 , 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 , 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 , 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 。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 , 中年时他虽不得意 , 却仍有报国之思 , 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
名家评价
第一首
范温《潜溪诗眼》:《望岳》诗云“齐鲁青未了” , 《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语既高妙有力 , 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 , 无过于此 。后来文士极力道之 , 终有限量 , 益知其不可及 。《望岳》第二句如此 , 故先云“岱宗夫如何”……无第二句 , 而云“岱宗夫如何” , 虽曰乱道可也 。
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齐鲁到今青未了 , 题诗谁继杜陵人?
仇兆鳌《杜诗详注》: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 , 次联近望之势 , 三联细望之景 , 末联极望之情 。上六实叙 , 下二虚摹 。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 , 有谢灵运、李白之诗 。谢诗八句 , 上半古秀 , 而下却平浅 。李诗六章 , 中有佳句 , 而意多重复 。此诗遁劲峭刻 , 可以俯视两家矣 。龙门及此章 , 格似五律 , 但句中平仄未谐 , 盖古诗之对偶者 。而其气骨峥嵘 , 体势雄浑 , 能直驾齐梁以上 。卢世㴶曰:公初登东岳 , 似稍紧窄 , 然而旷甚 。后望南岳 , 似稍错杂 , 然而肃甚 。固不必登峰造极 , 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 。
浦起龙《读杜心解》:公望岳诗凡三首 , 此望东岳也 。越境连绵 , 苍峰不断 , 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 , 胜人千百矣 。“钟神秀” , 在岳势前推出;“割昏晓” , 就岳势上显出 。“荡胸”、“决眦” , 明逗“望”字 。未联则以将来之凌眺 , 剔现在之遥观 , 是透过一层收也 。……杜子心胸气魄 , 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 , 屹然作镇 。
《唐宋诗醇》:“四十字气势 , 欲与岱岳争雄 。”
高棅《唐诗品汇》引范云:起句之超然者也 。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刘辰翁:“‘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 。‘青未了’语好 , ‘夫如何’跌荡 , 非凑句也 。‘荡胸’语 , 不必可解 , 登高意豁 , 自见其趣;对下句苦 。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 , 千言不了 , 被老杜数语说尽 。’”周珽评“只言片语 , 说得泰岳色气凛然 , 为万古开天名作 。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 。”
王嗣爽《杜臆》:“‘齐鲁青未了’、‘荡胸生云’、‘决眦入鸟’ , 皆望见岱岳之高大 , 揣摹想象而得之 , 故首用‘夫如何’ , 正想象光景 , 三字直管到‘入归鸟’ , 此诗中大开合也 。……集中《望岳》诗三见 , 独此辞愈少 , 力愈大 , 直与泰岱争衡 。诗垂近千年 , 未有赏识者 。余初亦嫌‘荡胸’一联为累句 , 今始知其奇 。钟伯敬乃谓:‘此诗妙在起 , 后六句不称 。’犹然俗人之见也 , 又谓:‘定用望岳语作结 , 便弱便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