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音韵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十首|全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 竹中窥落日 。
鸟向檐上飞 , 云从窗里出 。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 , 
弹 琴 复 长 啸 。
深 林 人 不 知 , 
明 月 来 相 照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 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  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夕阳 ,  青山独归远 。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 , 
闲敲棋子落灯花 。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 至今已觉不新鲜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请采纳为答案 谢谢!
初中语文 , 怎么划分句子特别是古诗的朗诵节奏?古诗一般都是有节奏的 , 朗诵的节奏也和诗的节奏相符合 , 另外还和诗体现的感情相关 , 如轻快的 , 愉悦的 , 悲伤的 , 苍凉的 , 雄壮的等等 , 感情色彩不同 , 朗诵节奏也会不同 。诗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 。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朗诵或歌唱时 。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 。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 。
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齐言诗、杂言诗两类 , 应当说其形式都是大致整齐的 。但又略有不同 。
先来看齐言诗 。例如在四言诗中 , 一般是一句两顿 , 二二句式: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在五言诗中 , 一般是一句三顿 , 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 , 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而在七言诗中 , 一般是四顿 , 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秋风——萧瑟——天气——凉 , 草木——摇落——露——为霜 ,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 
慊慊——思归——恋——故乡 , 君何——淹留——寄——他方?
(曹丕《燕歌行》)
以上是自先秦至汉魏六朝古诗节奏句式的一般特点 。南朝齐梁之后 , 随着汉字四声的发现 , 诗人注意到平上去入按照一定的规律交错互用 , 会产生一种特别悦耳的音调效果 , 于是反复试验 , 结果就形成了字数、句式、音韵等皆有严格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 。常见的格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等 。这里的关键是平仄 。所谓平仄 , 是古人对汉字四声的归纳 , 与现代汉语的四声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 , 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即阴平、阳平) , 仄声是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 其中上声相当于三声 , 去声相当于四声 , 而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 , 转入到其他各声调中去了 。赵元任在《国音新诗韵》中曾对这五音的标准读法作了说明 , 指出这五声若交错相间地排在一起 , 可造成高低起伏而有一定节奏感的效果 。
五言或七言格律诗的句式与古体诗节奏句式基本相同 , 如:
君自——故乡——来 , 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 , 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