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诗歌 日本最美俳句原文

日本诗歌 日本最美俳句原文

日本特有的古典诗歌形式,有“和歌”,就是楼上说的 。
此外,还有“川柳”,是讽刺诗歌 。
最有日本文化特色的是:“俳句” 。
分别可以链接:
“和歌”http://www.pkuer.net/wmkj/renwen1/JapanResearch/3/10/3/6.htm
和歌
日本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 。
自奈良时代(710~784)
起,也称“倭歌”、“倭诗”或“大和歌” 。
和歌这一
名称,是因为要和自古以来在日本流传的汉诗相对而言,
大意就是大和之歌,即日本诗歌 。
和歌包括长歌、短歌、
旋头歌、片歌、佛足迹歌等 。
和歌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格律 。
长歌,以五、七音为
一联反复吟咏,最后一联以七音结束 。
一首长歌一般以
三联以上、全歌形成奇数联为常见 。
长歌一般为叙事诗 。
歌后附有一到数首“反歌” 。
日本专家认为它来源于中
国春秋时代赋的反辞 。
反歌的任务是概括地吟咏长歌的
主要内容,或补足其歌意未尽之处 。
这种反歌同时也是
独立的短歌,它们的格律相同 。
长歌的篇幅长,为了不
流于单调而增强变化性,多用对句、序言和枕词(一般
与歌意并无直接关系的垫词)等 。
同时,要自始至终保
持一气呵成的紧凑感,需要统一全面的构思,写作较难 。
一首长歌往往形成前紧后松、感人的力量逐渐减弱的情
况,因此它的存在时间并不很长 。
类似这种长歌的作品
初见于《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中,称
为“记纪歌谣”;继而,在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
集》中始臻完成,并在它的前中期出现著名的歌人柿本
人□(约662~约706)、山上忆良(约660~733)和高
桥虫□(生卒年不详,732年是他的壮年期)等,及至
晚期的著名歌人大伴家持(718?~785)已乏长歌的佳作 。
905年成书的《古今和歌集》刊载的1,100首作品中,仅
有长歌五首 。
近世,除个别人尚有吟咏以外,几乎濒于
绝迹,其他各类歌也相继消亡,只剩下短歌与后起的俳
句遗留下来 。
后来,特别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短
歌便成了和歌的同义语 。
短歌,在“记纪歌谣”中初见类似作品,而在《万
叶集》中完成 。
它的句式是五、七、五、七、七,五节
三十一音,属于抒情短诗 。
它是和歌的主要歌体,是日
本古典诗歌的基本形态 。
它的格律,在造型上对于日本
人来说,属于最适当的诗的形式 。
自古以来,日本歌坛对
短歌的风格和形式特点,有所研究和论述 。
一般认为,短
歌风格和形式特点的演变,大体上有“万叶调”、“古
今调”和“新古今调”,称为短歌的三大风格 。
“万叶
调”指《万叶集》中的短歌风格,表现为质朴、真率而
感情浓重,现实性和直观性较强,较少重视形式和技巧 。
短歌的五、七、五、七、七的五节三十一音中,每一
个音可能是一个词,每一节也可只有一个词或一个词组
(短语);在一节组成一个词的时候,要用两节以上才
能组成一个词组(短语),直到一句 。
因而,就发生一
个章法上断节(为叙述方便,称为断句)的问题 。
《万
叶集》较多的是在第2节或第4节处断句组成一个词组,
也就是说,一般不在第一个五、七两节处,就在第二个
五、七两节处断句,因而称万叶调为“五七调” 。
《古
今和歌集》由于逐步形成贵族的主观的纤细优美流畅的
风格,注重表现技巧,而较多地在第3节,就是五、七、
五处断句,因而称为“七五调”,也就是“古今调” 。
“新古今调”主要指以《新古今和歌集》(1205,载歌
1,978首)为中心,在“古今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第1节
或第3节断句技巧的进一步运用 。
在古歌中加进新意、
但还能看出原歌面貌的作法,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也
占有最多的数量 。
从内容和风格来看,“新古今调”以
浪漫主义方法反映贵族日趋没落的生活情趣,感官性(主
要是绘画和色彩方面)、音乐性和象征性倾向较强 。
短歌的格律,还有“多音”、“少音”的灵活性,就
是在每节中,主要是第1和第5节中,可以“多音”或
“少音”,一般以增减一字为常见 。
这些通称为“破调
歌” 。
作歌的方法,主要是个人创作,也有集体的创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