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五 )


在加、减计算中 , 都是先出现孩子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 , 提出数学问题 , 接着组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 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 , 发现或总结算法 , 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 , 让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 , 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再如统计的学习 , 则让孩子着重通过小组合作 , 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 , 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 。教材的这些处理 , 有利于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作用 , 让孩子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 , 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 , 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 , 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
4、提倡算法多样化 , 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 。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 , 尽量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 , 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 。例如 , 10以内的加、减计算 , 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 , 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孩子学习计算方法 , 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 , 让孩子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 。这样孩子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 , 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 , 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 。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 , 教材让孩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 出现多种算法 , 使孩子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 ,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这里不强调孩子采用同一种算法 , 也不要求孩子几种算法都掌握 。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 , 还十分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数感 。例如 , 在认数中 , 让孩子理解所学数的意义 , 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 , 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 , "说一说5离8近一些 , 还是离1近一些" , 通过游戏让孩子猜数 , 要求孩子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 , 让孩子"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 , 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孩子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 , 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 , 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