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详细资料 茅盾资料( 五 )


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 。
《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 。
《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 。
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 。
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 。
”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
《蚀》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 。
《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多方面地描写了林老板与整个社会的联系,阐释了林家小店铺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 。
《春蚕》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 。
如同《子夜》一样、《林家铺子》和《春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 。
它们长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学习的范文 。
《林家铺子》和《子夜》还被拍成电影,在中国广大城乡引起强烈反响 。
[编辑本段]小说意义</B>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
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 。
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 。
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 。
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 。
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 。
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 。
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而缴纳昂贵的“学费” 。
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 。
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 。
茅盾小说的意义正在这里 。
[编辑本段]茅盾故居茅盾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路西后圆恩寺胡同 。
茅盾于1974年12月到1981年3月在这里居住 。
茅盾逝世后,故居辟为陈列馆 。
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是两进的小四合院 。
入门,有茅盾半身汉白玉塑像,像高83厘米,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 。
前院有房屋15间,西厢房原是会客室和藏书室,布置维持原状,室内陈设为茅盾生前所用旧物 。
陈列室有茅盾从青少年时代至逝世时期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以及两册小学时的作文(是茅盾留存于世的最早墨迹) 。
后院正房6间,安放有茅盾夫人孔德沾女士的黑漆镂花骨灰盒 。
茅盾(1896.7―1981.3),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籍贯浙江桐乡县乌镇 。
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茅盾全集》10卷本 。
逝世前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
茅盾生前把25万元稿费捐作奖金,用于设立“茅盾文学奖” 。
各界人士纪念茅盾
今天的时代、今天的作家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纪念茅盾先生?
茅盾先生的一生,是笔耕不辍、呕心沥血、为文学事业倾尽全力的一生 。
我们缅怀茅盾先生的崇高精神,总结他的创作成就,就是要从革命前辈那里汲取营养和力量,更好地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勤奋创作、努力工作 。
我们缅怀茅盾,用他的精神激励今天的文学创作,对今天的文学创作队伍来讲,有多方面的启示:在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文学道路,虽然方方面面的情况发生变化,部分作家的注意力从文学创作转移到其它领域,但仍然坚持要通过文学创作推出更好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