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词的差异 中西诗歌的比较有那些异同( 七 )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方面,中西方的诗歌特点在此能得到完全的体现 。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 。”这种直言不讳中国人是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
中西方的爱情诗歌有什么差异西方的比较开放呀
中西方诗歌比较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中西诗歌的差异
第一,从诗歌的历史传统来看 。※在西方,叙事诗一直处于欧洲诗歌的主要地位 。《荷马史诗》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西方的叙事诗张扬人物个性,大胆缥缈的幻想,浪漫 主义色彩使之更注重结构的巧妙与完整,情节的有机统 一整体,更讲究宏大的叙事,这在西方成了永恒不变的结 构范式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以抒情为主 。第二,中西诗歌表现的题材和主题有很大差异 。第三,中西诗歌的形式美感各有特点 。诗体形式上:汉诗中,由于一个汉字就是一个 音节,所以每行诗句的字数同它的音节数一致,汉诗 就以每句的字数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字 数不限的叫自由诗,并由此演变成四句一首的绝句,八句一首的律诗,句数不限的自由体诗 。在英诗中,英诗的词汇有一个音节的、两个音节 或多个音节的,所以音节就成为英诗的基本单位 。一 行诗句中有一个音节叫单音步,两个音节叫双音步,由此类推有八音步 。英诗中最常见的是三音步和四音 步相见的四行诗 。英诗的诗体形式也不像汉诗那样论句而是论行 。因为它以音节为基本单位,所以每行不一定只 容一句,诗句未完可以再来一行叫跨行 。英诗按每个诗节行数的多少决定诗的形式,如 双行诗、三行体、四行体、五行体、七行体、八行 体、九行体、十行体、十一行体、十四行体、十八 行体、二十行体,也有不拘行数的 。在节奏音律上: 汉字都有声调、平上去入,这样使汉诗有声音的高 低、抑扬,音节长短的对照、平仄规律,如此增强了诗 情魅力 。英诗以音节的轻重决定节拍,然后配合长音、短音 来形成音律 。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
(一)前论
西方一些比较文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也没有可能)完全隔绝 。
我们从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现代诗歌说起,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的影响从汉诗英译开始 。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 。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
中西方诗词的差异 中西诗歌的比较有那些异同

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形成了意境说、教化说,西方则形成了典型说,因此中国的诗词更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诗歌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 。即使到了现在,中国人写诗歌依然追求意境的营造,如果说得太白了,就没有意思了,当然当代一些新新人类作家的作品追求一种直白,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些人并不代表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