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词的差异 中西诗歌的比较有那些异同( 九 )


在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美学特征不同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意象的朦胧模糊之美,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中“隐”与“秀”
统一的产物 。“秀”是指“象”的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突出于外 。而“隐”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意”藏在字里行间,二是指“意”藏在“象”后,通过想象与联想可以获得多层含义 。
中国古典诗歌用鲜明生动的物象(秀),暗藏含蓄而又丰富的多义外味(隐),由实到虚,虚实相生,从而获得一种朦胧之美 。意象派侧重的是象中之感,追求意象的硬朗清晰之美,强调求真求实、“精确”地描摹事物而不加任何解释或评论,创造硬朗清晰与严谨的诗歌 。
中国古典诗歌以神韵、意味为诗歌的终极目的,而意象派却是以意象作为最终归宿 。意象派诗人认为精确是对所写的东西高度精神专注的产物,在创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精神专注,对“事物”进行直接处理,杜绝抽象概念的侵入 。
“精确”地呈现给读者的物体感受恰似诗人写这首诗时,物体在诗人头脑中呈现的那个样子○12 。在这种近似无预期目的的情形之下,瞬间生成的情景交融,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通过刹那间的直觉,才有所领会,而且这种情感的力量也是片刻即逝、缺少内涵的 。5 。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的不同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固有的差异,在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表现的力度不同 。语言是最原始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形象语言造成中国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容易直观地把握世界 。首先是把握形象,然后把握关系、把握整体 。但是当把握整体时,个别就会变得模糊 。
中国语言的模糊性就是中国语言意义的多样性 。语言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实体存在,所以中国的思维追求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味外之味,话中之话 。
芬诺罗莎认为,中国文字有两个特征使其最适合做诗,第一,中国文字最能够显示和保存事物的真实 。因为它是象形的,最接近自然○13 。就一个汉字而论,它本身所包含的意象内容,所引起的意象联想,要比一个英语单词丰富得多 。
第二,中国文字不受理性逻辑的约束,具有自主的主动性,因而可避免很多文字的拖累○14 。汉语语法简单,不必考虑数、格、时态的变化,可以不拘人称,主语常常可以省略 。汉语中不用冠词,甚至不需连结词而自然成句 。
英语是表音文字,在模仿人的思维活动、表现抽象观念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直接处理事物”上,却比汉语稍逊一筹 。英语丰富的语法形态变化和条分缕析的系统化规则也限制了意象派诗人,使他们在意象表达方面不能像中国古典诗人那样自由自在 。中国诗歌由于语法的超脱和词性自由所达到的高度浓缩、空灵的境界,是英美意象派诗人或者说是英语所无法摹仿的 。至于中国古代诗歌中严谨的平仄对仗、合辙押韵,更是英语和其他语言望尘莫及的 。
英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词义具有精确性 。同时,英语也具有逻辑性和组织性 。英语缺少了主语和连词,就会无法让人理解,想象的空间也随之荡然无存,这样更难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汉字的简洁性却是英语文字所不能及的,古汉语用词简洁,结构自由,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句法不像英语句法那样由主语决定动词的变化,也没有时态、数、格和人称的变化,这样就为中国古代诗人营造了一片宽广的词语空间 。
比较分析中西爱情诗歌在爱情表达方面的差异最明显的感情的含蓄与直白 。我们传统的是意味深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外国的很多是直抒胸臆:当你老了,睡思昏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