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行的诗词好吗 古诗词跟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四 )


注重诗词“群”的功能
“兴观群怨,这是诗的四大功能 。当代人已经掌握和习惯于把兴、观、怨放在自己的诗词创作和鉴赏中,但群还要继续扩大 。”胡晓军认为,对于当代诗词创作而言,“兴“就是歌颂现代生活,歌颂中国梦 。“观”就是观察人与社会、人与人间的关系 。“怨”,是对社会或者自然中某些不利于发展的情况的进行批判表达 。“群”,是诗的社交功能 。
“我们如今在大量发送短信、微信,但谁能用传统诗词或者自创诗词来作为交际的方式?”他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来实现诗词娱乐化,用比较健康的娱乐化方式来“扩群”,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并不排斥娱乐化的弘扬 。”不过,他指出,这档节目对于诗词来说“对抗性”太强 。“优胜劣汰的紧张对抗不太适合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审美兴趣,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和为贵,诗词不是用来竞争的武器,如果这方面能有所改进,也许是诗词更好的打开方式 。”
从“网红才女”到文化工程:比2000首古诗词更可贵的是什么
据说武亦姝走红的一个连带效应是,“许多小朋友看完节目后,自发自觉地开始背古诗词”了 。不知这是真事还是段子,倒不妨相信它确有其事,并且
祝福所有开始背古诗词的孩子,祝福他们不用为了应付考试而生生记住那些“必备100句”,也不用去跟别的孩子“比学赶帮超”,更不必去试图复制一个“武亦姝”
——并不是每个高中生都有必要、都有能力去做一个“学霸”,并熟背2000首古诗的 。但“学霸”之于古诗词的热爱,却大可以复制推广、影响久远 。
祝福这些开始背古诗词的孩子,是因为一颗纯粹喜爱之心去接近经典、接近传统、拥抱中国文化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
而对我们更多人即便没有背诗,也无妨借这个机会,去审视前人一路留下的思想宝藏,去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经典文本,去亲近一个相熟却也可能生疏的文化传统,去寻找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 。
套用“网红学霸”的话,古诗词——以及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现代人给不了你”的那种东西,并且是无比丰富的那种东西——其可滋养性情,可借古谋今,可切击时弊,可成风化人 。
习总书记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当然,一国呈现怎样的国情、选择怎样的道路,更与文化传统关联甚密 。因而今天要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面再加上“文化自信”,这正是再次重申,文化之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和分量,已然重如生命 。
也正因此,在任何国家,熟习传统文化、保护历史遗产、继承其中菁华、将之发扬光大,都是身为国民的基本素养和自觉意识,也是整个社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
在任何时代,文化的断根和撕裂都是可怕的;失去对文化的敬畏和尊崇,亦有让全民“失魂落魄”之虞 。
对这些,历史早已给出了各种启示和教训 。而在今天,要造就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不应被轻慢的宝库 。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不难猜想,国人很快将迎来一次全方位的“传统文化热” 。对社会而言,“文化热”无疑是令人期待的;对亟待保护传承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举全国之力”更是一桩盛事 。我们尤其盼望的是,
这场众望所归的“传统文化热”,能真正通过合乎文化发展规律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完好、发扬光大;更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
这就像背得出2000首古诗词的“网红学霸”,背诗是因为“真爱”,不是为了应考,不是为了简单的比拼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亦应在实践中唤起人们心中对传统的“真爱” 。也是因此,这里不免多嘴几句,
针对相关工作的落实,切不可被个别地方异化为“政绩工程”,不能被个别机构误当作牟利工具,也不该被个别人士的“以次充好”误了大局
——这些说在前头的“丑话”,但愿都是杞人之忧 。